深圳写字楼困局(深圳写字楼严重过剩)

xiezilou 行业资讯 293 0

本文目录一览:

深圳的人口流入全国第一,可为什么办公楼和公寓却不好租了?

因为人流量太大,导致物价飞涨,房价也飙升,很多人负担不住就走了。深圳作为人口流入全国第一的城市,其经济也是领先于一些城市的。但是我们发现今年深圳的街头开始变得冷清,没有前些年那么多人了,很多商铺也没有开起来,这是为什么呢?自设立经济特区以来,深圳的经济蓬勃发展,工业行业也是百花齐放。工业厂房开的多了,相对应的职工需求也就变大了,很多人为了赚钱纷纷涌入深圳这个城市。

而随着人口的增多,慢慢的深圳的房价开始上涨,租房的价格也是年年攀升,随着房租物价的上涨,很多中小企业承受不住巨大的成本纷纷倒闭,相应的很多职工也因为租房价格太贵而工资太少,承受不住昂贵的房租,转而去其他城市求生。所以慢慢的深圳的人口开始减少,而房子也没有那么好租出去了。

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的环保查的太严了,很多小企业没有办环保导致工厂被停掉。一个厂起码有20个左右的外来职工,随着工厂的倒闭,职工也只能另谋出路。所以今年可以看到深圳的工业园区里面也有很多空置的厂区。而前些年因为房价的飞涨很多人为了赚钱把房子改成公寓,价格更加昂贵,然而改装好后人口却慢慢的减少了。

而年轻人来深圳打工也是为了赚钱,想想除去房租水电和物业费,再去掉生活费,也赚不了什么钱,还不如去其他二三线城市能够存的钱多一些。所以深圳现在就是有实力的工厂生存了下来,而空置的厂房办公楼和公寓却不好出租了,人流入虽多但是空置房也多。

刘强东案之被隐藏的秘密,你怎么看?

检方决定不起诉东东,因证据不足,不能说服陪审团定其有罪。检方也说了,为了避免女方“二次伤害”,诸多细不予公布。但坐实了东东与那女子发生了性关系。美国法律讲证据,即是事实。东东已损害了自己和京东的形象,深深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和家庭。这也提醒那些成功人士,到国外要谨言慎行,特别要管住自己的下半身。

说实话,刘的道德水准不足以让他洁身自好

性关系一定是真实发生了,争议就在于半推半就里,推的成分大还是就的成分大。人家自己都说了仅仅对不起家庭而已,市值也损失了,女的也没捞着好处,你问我怎么看,我也很无奈啊。

我觉得他宁可花数倍的钱请大律师打官司,股票市值蒸发几十亿,也不肯与女方和解。起码分了三个阶段:

1、第一阶段,两人在房间内时,女生要钱,男方觉得事情不会闹大,就是一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酒后乱性,要知道,那次去美国,是带着老婆和丈母娘一起去的,仍然敢夜不归宿,可想而知,他一开始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。

2、第二阶段,一天后他的嫌疑人照片爆出后,他觉得事实确非如此,他绝不会付钱便宜了女生。这就跟他的个人性格有关了,年少闯荡成名,公司内大权独揽,内心极度自信,且有中国式“乡土英雄”情怀(他为老家宿迁做了不少事,他为京东员工谋了不少福利,包括公开信中说员工是敬业的年轻人)。

3、第三阶段,事情持续发酵,股市蒸发几十亿,这个阶段思量再三,我觉得东哥肯定是后悔为什么没在第一时间花钱消灾的,但在这个时候再花钱给女方撤诉,那就成了不打自招了,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。

这事要发生在一般百姓身上,就是小事,没人会理会

为什么一旦发生在名人身上,大家就不依不饶呢?我看还是你们自身的问题。说穿了,你们平时太把名人当回事了,认为他们无论什么方面都应该比一般人高大上,无形中也就自愿倭化自己。其实在人性上,名人与其他一般百姓真没实质性区别。如果你长点见识,心态就会平和得多。

事件尘埃落定,影响持久深远

基本事实:刘强东犯错:犯了一个成功男人最容易犯也是最不该犯的错。

可能被设套:此事件无论背景如何,也无论主动还是被动,套都在那里,只不过可以选择入不入套,可以选择如何解套。

代价很惨重:形象受损、事业受挫、家庭受伤。

基本教训:名人更要自尊,要谨言慎行、严格自律。每人都要提防,天上没有馅饼,地上常有陷阱。富人应当惜福,创业可以顶风冒雨、勇往直前,享受必须克己复礼、瞻前顾后。

深圳写字楼困局(深圳写字楼严重过剩)-第1张图片-深圳楼盘简介

深圳外地人口分布

最近,深圳放了一个大招,允许商业用地改为住宅,商品房占比最高可达30%!

长期以来,深圳在土地供上的一个结构性矛盾是:商业过剩、住宅紧缺。

所以,深圳的写字楼大量空置,但住宅基本靠抢。此次调整用地结构,向居住倾斜,可以视为一次纠偏,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深圳的住房短缺。

不过,深圳的人口膨胀实在是太猛烈了,就是再有远见的规划师,也很难在当初预见今天的人口规模,也就很难预见今天的楼市困局。

自1979年建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,深圳在过去41年间GDP增长了1.4万倍、常住人口增长了56倍,从最初的30万人口到如今的1700多万人,就像是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城市。

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,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,到底是哪里人在建设深圳?

据深圳统计局的数据,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.01万人,其中外地人(非深户籍流动人口)达到1243.87万人,流动人口占比高达70.8%,这还不包括已经落户的外地人。

以下是全国各城市流动人口排名:

如上图所示,深圳是全国最吸引外地人的城市,本文试图来分析一下深圳的外地人都来自哪里?

01

两湖最多,浙江最少

以下是一份深圳流动人口来源地数据,供大家参考:

数据来自:深圳自然资源与规划局

在深圳的流动人口当中:有30.6%来自于广东省内,省外占到69.4%,这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数据,说明深圳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是全国性。

以下是深圳外省人口排名:

湖南占13.9%(占总流动人口比重,下同)

湖北9.6%

广西7.8%

四川7.6%

江西6.7%

河南6.1%

重庆2.9%

贵州2.2%

陕西1.8%

安徽1.7%

福建1.6%

云南0.8%

山东0.7%

甘肃0.6%

海南0.6%

江苏0.6%

黑龙江0.6%

浙江0.5%

数据显示,广东之外,深圳对湖南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江西、河南这4个省份的虹吸力是最强的,占比均超过5%。

两湖人民作为深圳外省人的第一大来源,和大家的实际感受是非常吻合的。

正因为如此,有人调侃说湖南的第一省会是深圳、第二省会是广州、第三省会才是长沙。

以下是贝壳网2020年发布的一项大湾区购房大数据,从中可以感受到两湖人民在深圳强烈的存在感。

值得一说的是,以上被深圳虹吸的省份中,浙江人是最少的,这也说明浙江的富裕程度的确很高,连深圳也很难虹吸到浙江。

02

地图软件迁徙数据

以上是统计部门和房产网站的数据,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地图软件的数据。

去年,21数据新闻实验室整理了各省人口外出最喜欢到深圳的20个城市:

如图所示,外出最爱到深圳的20个城市,分别是东莞、惠州、广州、梅州、茂名、揭阳、河源、汕尾、湛江、赣州、玉林、清远、重庆、邵阳、汕头、衡阳、吉安、韶关、永州、郴州。

其中,广东占12个城市,湖南占4个,江西占2个,广西占1个,还有重庆。

这个数据比较侧重商旅人士,无论如何,湖南在深圳的存在感,仍然是杠杠滴。

03

名校毕业生流向

深圳到底吸引了多少名校毕业生?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,但是我们可以从深圳企业对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来窥探一二。

首先来看清华,毕业生去向:华为第一、腾讯第二。

下面是清华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,签三方就业20人(含)以上的单位:

从上图可以看到,2020届清华毕业生去到最多的企业:第一是华为(187人),第二是腾讯(80人)、第三是阿里(61人)。

再来看北大,毕业生留京之外,第一去向是深圳,第二上海,第三广州。

下面是2019届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就业城市TOP5:

资料来源: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

从上图可以看到,2019届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就业城市TOP5:留在北京1229人,去深圳443人,去上海183人,去广州119人,去杭州109人。

再来看复旦大学,毕业生就业单位华为第一、腾讯第二。

下面是从2019年度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选取的数据:

上海交大毕业生也是去到华为最多。

根据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,毕业生就业去到华为402人,排名第一,其次,在上海交通大学就业190人。

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:深圳排第三

END

文中所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侵权,请联系删除

猜您还想看

戳下方标题阅读

国美APP更名“真快乐” 网友:是真的快乐吗?

最新中国市值500强榜单出炉,最低门槛446亿元!贵司上榜了吗?

2020中国最富“打工人”竟来自佛山?

80后“茶饮一姐”,率500家门店冲刺“新茶饮第一股”

榜单首次发布!谁是中国大消费领域最有价值的民企?

10816.47亿!这个“新一线城市黑马”将有大动作?

深圳的写字楼为什么现在这么空空的,19年我们找写字楼时到处是满的,现在一大把空的随便选,变化太大了?

时代在进步,现在有好多都是线上作业,也就是省去了好多办公楼,有好多的人都可以实现在家工作了,慢慢办公楼的需求自然会减弱,在无论是购物还是,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需求在家里都可以得到满足,这对实体行业确实造成很大的打击,现在产业面临的好多的转型

深圳房价一直涨,为何只建写字楼而不多建住房?

深圳房价一直涨,为何只建写字楼而不多建住房?

很多地区的房市热度在国家的调控之下都得到了控制。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有些地区的房价却依然是居高不下,深圳就是这样的地方。深圳作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之中落户难度最小的城市。它也是很多年轻人提升自己阶级的优先选择之一。

深圳的各项福利设施以及配套设施都齐为的优越,而且年轻人的收入也很高,在这样的情况下,大量的人才涌入深圳,从而导致深圳的房价居高不下。大家也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深圳其实有土地,但是他为什么会选择更多的去盖写字楼而非住宅楼呢?

深圳的本质

当大量的人口涌向深圳之,面对着高昂的房价,一筹莫展之时,可能会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来到深圳。而为什么深圳政府在如此高的房价之下,却优先去开发写字楼?

其实很简单,因为深圳并不是靠房地产起的,深圳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各种企业的投资和在此建立公司。也就是说,深圳之所以会得到现如今这种一线城市的地位,与各种投资是密不可分的。而深圳如果想要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,那么他就需要对各种企业保持一个很高的吸引度。

同时我知知道不管是哪个政府,他的资金力度都是有限的,有限的金钱,那就需要花到刀刃上。对于深圳来说,还有什么比吸引金主爸爸更为重要的事情呢?

房价高,是在拔高门槛

深圳的房价持续增长,其实提高的是深圳的准入门槛。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,其实深圳并不是多么的希望大量的人口涌入自己的范围之内,反而是大家在上赶着要投入深圳的怀抱。

也就是说,在深圳的规划之中,其实并不需要盖那么多的住宅楼来使用它,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建设更多的写字楼,以此来承担自己作为深圳特区的责任。深圳这种一线城市,它是很多公司的总部,所以写字楼尤其是高端写字楼必不可少。

那么多写字楼用的完吗?

但是很多朋友还是对深圳见了那么多的写字楼保持一个疑问。其是深圳的写字楼市场在这两年遇冷,更是让很多人心里不停地打鼓。深圳盖这么多的写字楼,用的完吗?

答案是,用得完。

我们知道写字楼的产权是50年而已,深圳的市场来看,现有这些写字楼在十年内估计会消耗完。我们普通人都知道房价和土地价格会一直上涨,这些开发商更是明白这样一个事情,既然深圳如此的需要写字楼,我又何必等到十年之后,土地价格到了一个新的高潮,再去盖写字楼呢,那我不是亏钱了吗?

不得新建500米以上高楼!中国第一摩天大楼,再无挑战者

文|凯风

大城市的摩天大楼梦,戛然而止。

继两部委明确“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”之后,住建部出台拟出新规,进一步严格管控新建超高层建筑:

1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,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。

2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,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。

3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,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,应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,实行责任终身追究。

4、一般不得批准使用公共资金投资建设超高层建筑。严格控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。

与以往的规定相比,这次更为细化且更为严格。

一是取消了“原则上”、“一般”之说,“不得新建”具有绝对性。

二是细化了不同城市的“限高令”,普通城市不得超过250米,超大特大城市不得超过500米。

三是对超高层级建筑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,夯实问责制度。

四是限制国企投资建设摩天大楼。

这会带来什么影响?

01

第一高楼,将再无挑战者。

根据新规,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,均不得新建500米以上高楼。

这意味着,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第一梯队就此定型,第一高楼将再无对手。

中国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多的国家之一。

虽然世界第一高楼为迪拜所有,828米的哈利法塔直冲云霄。但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,位居世界第二,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高楼。

在世界已竣工的10大高楼中,中国占了6席,包括:

上海中心大厦(632米)、深圳平安金融中心(599米)、广州东塔(530米)、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(530米)、北京中国尊(528米)、台北101大厦(508米)。

这6座摩天大楼,全部高于500米,也是中国仅有的500米以上高楼。

而在其后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、香港环球贸易广场,则均低于500米。至于600米高的广州塔(小蛮腰),一般被视为构筑物,而非超高层建筑。

前两年,众多二线城市规划了500米以上高楼,然而在最严规定之下,这些建筑早已被限高。

长沙838米的“世界第一高楼”早已被叫停,天津近600米高的117大厦建了12年还没完工,成都的熊猫大厦从677米降到了488米,南京江北第一高楼从600米降至498米,武汉绿地中心从636米砍到了475米……

不难判断,在最严“限高令”之下,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将会绝迹,中国的6大500米以上高楼,将会就此定型。

同样,上海的第一高楼之位,将会长期稳固。

02

相比500米以上高楼,普通城市250米以上高楼也将绝迹。

根据新规,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,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。

这里的标准在于“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”,包括II型大城市和所有中小城市。

根据中国城市层级分类:

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,为超大城市,包括北上广深津渝;

而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,为特大城市,包括成都武汉杭州等10多个强二线城市;

300万到500万之间的为I型大城市,几乎囊括了除西部之外的二线省会及经济强市。

100万到300万之间的为II型大城市,包括大量地级市以及个别西部省会;

100万以下的为中小城市,覆盖了其他所有城市。

不过,这一分类每年都在发生变动,尤其是七普数据释放了大量人口,不少城市将会晋级,这将在明年的城市层级中有所体现。(参阅《过去10年,中国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行》)

就此而言,一些西部省会城市,以及绝大多数的地级市,都将失去建设250米以上高楼的资格。

03

为什么要对摩天大楼“限高”?

其一,摩天大楼超过了消防能力的限制。

目前世界最高的消防云梯只有100多米,而摩天大楼动辄300米、500米以上,这无疑对消防救援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所以,住建部新规明确,各地要加强与超高层建筑消防救援需求相匹配的消防救援能力建设,审批超高层建筑时,应送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征求意见,以确保当地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。

其二,摩天大楼耗费巨大、成本高昂,存在烂尾风险,“摩天大楼诅咒”并非空穴来风。

摩天大楼蜂拥而上之际,恰是经济最繁荣之时,但随着摩天大楼落成,经济往往开始步入衰落。

这种巧合,让摩天大楼诅咒的说法广为人知。实上,摩天大楼往往在货币相对宽松期蜂拥而出,利用市场资金充裕、利率较低的特点大行建设之能事。

然而,经济不会一直繁荣,货币不会一直宽松,市场不会一直向上。一旦出现逆转,摩天大楼很容易陷入资金链困局,轻则削减预算,重则烂尾。

其三,摩天大楼还存在拆建改造困难的问题。

由于摩天大楼容积率爆表、造价高昂,等到建筑老化之后,不仅改造费用高企,拆迁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。

这两年,舆论热议的高层建筑会不会沦为城市新“贫民窟”,并非没有道理。

其四,摩天大楼面临空置率过高、租金回报率过低的困局。

数据显示,2020年以来,一二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创下新高,除了广州等个别城市外,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空置率都在20%以上。

所以,基于以上种种因素,叫停摩天大楼热,无疑是未雨绸缪之举,也将深刻改变大城市的摩天大楼格局。

深圳写字楼困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深圳写字楼严重过剩、深圳写字楼困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标签: 深圳写字楼困局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